教育理论 教育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 > 理论 > > 列表

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

11月11日,省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第十二场“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与江苏教育现代化”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谋划推动江苏教育信息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11月11日,省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第十二场“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与江苏教育现代化”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

2021年11月12日

切莫以校外培训代替家庭教育

家长观念的转变和对校外培训的理性选择,是影响校外培训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帮助家长对校外培训做出理性选择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长观念的转变和对校外培训的理性选择,是影响校外培训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帮助家长对校外培训做出理性选择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家长要理性对待校外培训。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并非出于孩子学习发......

2021年04月06日

规范保障促进家庭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立法对于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十分必要。相信随着法律的制定和出台,一些家庭的教育理念将得到转变,从而更加有效保障广大未成年人上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以立法的形式规范和引导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不但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

2021年03月19日

家庭教育岂可扬短弃长

期待已久的家庭教育立法,如今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家庭教育法草案第三条提出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在第十九条加以展开。如果直接把立德树人总的育人目标复制粘贴到家庭教育这个领域中,然后加以概念化的展开,这种走捷径的做法可能会欲速则不达。 期待已久的家庭教育立法,如今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家庭教育法草案第三条提出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在第十九条加以展开......

2021年02月25日

必要时国家可以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单设家庭教育干预一章,赋予学校、村(居)民委员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所在单位批评教育督促的权力,明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干预家庭教育的情形和主要措施,并对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作出具体规定。 家庭教育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1月20日,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提出,未成......

2021年02月18日

家庭教育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更不是。人的成长是最复杂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共同产生影响,这决定了不能把教育简单化,认为选择“顶尖小学”便万事大吉。 工薪家庭应该倾尽财力让孩子上顶尖小学当“凤尾”,还是上一般重点小学当“鸡头”?近日,这则讨论登上某知识共享平台热榜,并很快溢出到其他讨论平台。教育焦虑,从来都是流量收割机。究其原因,背后固然有优质......

2021年02月09日

告别“影子爸爸” 激发家庭教育“父能量”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积极参与孩子教育的爸爸大有人才,但总体而言,很多家庭的育儿工作,大部分确实由妈妈承担,爸爸很少参与,这类爸爸被形象地称为“影子爸爸”。 近日,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建议中小学校设置“爸爸接送日”一事引起社会关注。“一个女性朋友不再联系你,可能是她当妈了,或者是她孩子上学了。”一个不无戏谑夸张的段子,道出了社会存在的爸爸“缺席”......

2021年02月05日

“爸爸接送日”激发家庭教育“父能量”

“接送孩子上学的除了老人,多是妈妈;参加学校家长会,绝大多数是妈妈;学校开展大型活动时,参与的多半还是妈妈。爸爸去哪儿了?”对多数中国家庭而言,这样的描述很写实。 近日,湖北一小学校长建议中小学校设置“爸爸接送日”,以激发家庭教育的“父能量”,称爸爸接送对孩子的独立、理性、坚强、探索、创造等品格的培育起到重要作用。“接送孩子上学的除了老人,多......

2021年02月05日

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日前,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日前,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2021年02月01日

家庭教育需与学校和社会有机衔接

家庭、学校、社会都肩负着青少年的教育重任。家庭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 家庭、学校、社会都肩负着青少年的教育重任。家庭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学校教育是教育的正规和主导形态,是制度化的教育。社会教育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与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要有机衔接,相互支持与配合,才......

2021年01月29日

家庭教育惩戒的边界在哪儿

近日,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由于事实上,不少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尚未彻底舍弃“棍棒”,使得其中“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家庭暴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模糊点。 近日,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由于事实上,不少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尚未彻底舍弃“棍棒”,使得其中“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家庭暴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021年01月28日

小学阶段,家庭教育投入更重要

自《科尔曼报告》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对于学生学业成绩来说,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依然没有达成共识。 对子女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不仅仅包括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和父母教育期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966年,美国詹姆斯·科尔曼教授在全美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向美国国会递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报告,这......

2021年01月28日

创业伦理教育应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课”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普遍重视大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创业显性指标的培养与传授,但创业伦理教育的内容却有所忽略,无论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或是教育载体中几乎都没有涉及创业伦理教育的维度,对创业人才的伦理道德教育缺乏切实有效的抓手。 近年来,毒奶粉、假疫苗等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暴露了个别创业者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做出了违背创业伦理的错误行......

2021年01月26日

把城市家庭从教育竞争中解放出来

中国改革开放后,因推行独生子女政策而出现了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时代。在“四二一”(四个老人、一对父母、一个孩子)的倒金字塔式家庭结构的笼罩下,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重心,被长辈像宠物一样“喂养”。 ● “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的家庭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对号入座● “教育拼妈”在城市普遍存在,母亲“总管”操盘孩童发展,父亲“......

2021年01月26日

家庭教育立法赋能教育改革发展

日前,备受瞩目的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 日前,备受瞩目的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家庭教育法(草案)包括总则、家庭教育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干预、法律......

2021年01月26日

家庭教育立法是对“家务事”的必要干预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法律对于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干预和规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障碍。西方社会严辨公私领域,公权力干预家庭私域十分小心谨慎。 据媒体报道,家庭教育法草案日前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

2021年01月22日

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家庭暴力

草案规定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法定责任,以及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学校等主体在促进家庭教育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1月20日上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

2021年01月21日

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

“子不教,父之过”,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学校。近日,倍受瞩目的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 “子不教,父之过”,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学校。近日,倍受瞩目的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

2021年01月21日

走出家庭教育的焦虑怪圈

从事青少年研究工作将近3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的感受和边玉芳很像,他提起家庭教育想到的是“童年恐慌”。 “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一些家长对孩子整天担惊受怕,只要孩子不学习、不听话,就压不住火。”“有的家长则开口闭口‘别人家的孩子’,不断给孩子加压,似乎不给孩子报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有......

2020年12月21日

家庭氛围好坏,影响孩子一生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常为孩子身上表现出的问题而焦心,成绩不好、不自觉、性格太胆小、内向、自私等。 小学任教期间,有一个孩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个子小小的,平时少言寡语,在班里没什么好朋友,成绩也一直排倒数。每次找他妈妈来学校交流孩子的情况,妈妈总是对他一顿批评,骂他不争气,他就低头默默听着,不吵不闹。几次家访,我深入了解那个孩子的家庭......

2020年11月25日



全面汇总教育各类信息的综合门户服务平台

中国教育观察 版权所有

手机端版 | 自适应版

Copyright ©2024 watch.e-chin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21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