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檀传宝、郭彪(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教育学院院长)  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已蔚然成风。但是,如何依据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实际开展符合年轻一代发展实际和心理需求的劳动教育、切实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仍然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且严肃的时代使命。而坚持“五育”融合、建构劳动教育文化、促进美好体验、提升劳动教...

  作者:檀传宝、郭彪(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教育学院院长)

  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已蔚然成风。但是,如何依据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实际开展符合年轻一代发展实际和心理需求的劳动教育、切实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仍然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且严肃的时代使命。而坚持“五育”融合、建构劳动教育文化、促进美好体验、提升劳动教育品质,则是担起这一时代使命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实践法则。

  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本质在于融合

  劳动教育具有特殊重要性。只有认真开展劳动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一直努力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但是,如何深入理解全面发展与劳动教育的关系、如何通过“五育”融合的方式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水平提升,却一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没能很好解决的难题。

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当追求“五育”融合

2022年12月8日,在浙江湖州马腰小学丰收节现场,学生们正在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陆志鹏摄/光明图片

  须知,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到“体力和脑力的结合”,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具有“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工作、生活的素养。“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命题,也是强调全部教育过程都应当与劳动实践实现有机结合。换言之,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起来而非割裂理解,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教育的经典主张。事实上,劳动教育在培育劳动价值观意义上就是“德育”,在劳动过程中运用人类智力、科学技术就是“智育”,在学生通过“动动手、流流汗”实现强身健体功能意义上就是“体育”,而通过劳动教育欣赏、体验、创造劳动之美就是“美育”。若把德、智、体、美诸育从劳动教育中去除,劳动教育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教育内容。

  相反,若我们承认全面发展、“五育”融合的理念是对的,则劳动教育所要做的工作,在根本上就只有一条:“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让纯粹的劳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建立自觉、自然和有机的联系。这样一来,劳动教育就由于这一有机联系的建立而变得广阔无边——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任何一个学科的课程学习,都可能是劳动教育开展的时空。而由于学校、家庭、社会都有崇尚劳动的文化,劳动教育的“全方位开展”也就可以成为一种健康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现实。

  所以,在扎实开展“每周一课时”专门劳动教育课程的同时,如何让劳动教育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建立关联、如何在“五育”融合理念指导下建构覆盖教育全域的劳动教育文化,是当前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应然之理和必然之策。

  促进美好体验,提升劳动教育品质

  美好体验、教育品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更是因为唯有高品质劳动教育才能激发受教育者愉快接受劳动教育的内在动机这一教育客观规律。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视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有两个历史时期。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另一个历史时期就是从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至今。这两个历史时期相隔60多年,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多年前,我国可谓一穷二白,学生参加劳动教育虽然也有“促进全面发展”的追求,但更紧要的是要让受教育者尽快成为工人、农民等合格劳动者。而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个社会的心理需求正在发生转型。相应地,今天的劳动教育主要遵从的已是追求高品质教育的“小康逻辑”了。此时,一方面,劳动教育应回归本体性教育价值,其最重要的使命在于促进年轻一代提升基本素养,而非简单地帮助其掌握生产技能。另一方面,今天的劳动教育也不应成为一个故意让孩子吃苦的、纯粹消耗体力的过程,而应通过教育过程中美好体验的生成来提升劳动教育的教育品质。

  促进美好体验、提升劳动教育品质,其实是说,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当让受教育者具有内在的学习热情、享有接受教育的精神愉悦。简言之,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当兼有美育的气质,劳动教育本身应当具有广义和狭义的美感。所谓广义的美感,是说劳动教育应当充分展示劳动者、劳动过程、劳动成果的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其内在的一个重要逻辑,正是要用劳动之光荣、崇高、伟大、美丽去激发年轻一代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不仅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而且能够“创造性劳动”。此外,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实现与美育的有机结合、具有狭义的美感——也即劳动教育方式与过程本身的美感,也十分重要。实际上,只要方式得当,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影视作品等等美育活动都可以助力劳动教育开展。以音乐教育为例,一方面,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可以广泛使用有助于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等道理的音乐艺术元素,增强劳动教育过程本身的美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音乐教育课程中充分发掘劳动教育的内容要素、形式要素,让学生在音乐欣赏、创作中领会劳动的价值与荣光,让音乐教育课程润物细无声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

  在“五育”融合中,实现劳动教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是激发学习者内在动机、提升劳动教育品质的一大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努力让劳动的美好、教育的美好进入劳动教育实践,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突出特征和时代底色。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25日 14版)

                                        [ 责编:李昱莹 ]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